找到相关内容293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1)

    ---------------------------- 页349提要  本文主要的目的是探讨五世纪初外来的中亚般若学传入中国后,如何与本土的涅槃思想相互激荡,终于塑造出尔后一千多年中国佛教义学思想的... 中国的佛教并不是形成于中国本身,而是由西域移植而来。因为是由西域移植而来,故就中国而言,有外来思想传入的问题。有外来思想的传入,接著便会面临与本土思想融合的问题。通过了这道融合的过程,才能说中国已“...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6.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2)

    的角色较为特别。他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僧才,罗什入关后,僧睿又带头去长安向罗什学习般若之学。但到了《法华》、《涅槃》陆续译出后,僧睿又明显地站到涅槃一边而贬低般若。  僧睿出道甚早,四世纪末道安在长安...的维持而言,好比擎天四柱突然折断了一根。  然而僧睿之所以有如此的转变也不是完全没有脉络可寻。僧睿是四世纪末中国僧团风气最好时培养出来的人才,接受中国本土义学思想的熏陶,其中大部分本土义学僧的走向是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7.html
  • 佛光缘美术馆召开"艺术与生活-谈佛光缘美术馆"座谈会

    艺术的推动,自古至今,最大的力量都是政治与宗教,佛光缘美术馆真正把人间佛教呈现出来,真正做到了本土化与国际化,可以说是打破了世界藩篱,这是佛光山的优势,不但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更能把本土艺术家推上国际,且对在本土文化的推展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与会人员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最初接触佛光缘美术馆的因缘及学佛心得。...

    佚名

    |座谈会|美术馆|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2/16165132648.html
  • 《台湾佛教史》正式出版 展现台湾佛教发展与变革

    阐述了台湾佛教的本土特质和时代风貌。   为了体现台湾本土佛教长期发展中的各个面向,作者对台湾佛教自明清以来到现在的“出家佛教制度”和“在家佛教制度”的长期互动进行了深度透视;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台湾本土佛教教团及其重要佛教领导人物经营事业方法进行了深刻剖析;对“官方宗教行政”上所采取的不同措施,与来自佛教界自身的相对调适性和转型中出现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度阐述;对于来自战前日本佛教和战后大陆汉传...

    佚名

    |发展|台湾佛教|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4/09453574265.html
  • 《台湾佛教史》自序

    之后,接续成为此【台湾史研究丛书】学术火炬的新一棒传承者。   不过,本书虽是我历来第一本有关台湾佛教近三百多年来(一六六二~二○○八)发展和变革的“通史性主题论述”,但我在书中为求掌握台湾本土长期...深描”技巧,来针对有意义或具代表性的各本土佛教的教团及其重要佛教领导人物的经营事业手法,进行具体细节的历史描绘和变革风貌的陈述。所以,本书是结合多学科方法学的综合性佛教史的当代崭新论述,与过去那种专题式...

    江灿腾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52288630.html
  • 《台湾佛教史》正式出版 展现台湾佛教发展与变革

    方法学,系统地阐述了台湾佛教的本土特质和时代风貌。 为了体现台湾本土佛教长期发展中的各个面向,作者对台湾佛教自明清以来到现在的“出家佛教制度”和“在家佛教制度”的长期互动进行了深度透视;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台湾本土佛教教团及其重要佛教领导人物经营事业方法进行了深刻剖析;对“官方宗教行政”上所采取的不同措施,与来自佛教界自身的相对调适性和转型中出现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度阐述;对于来自战前日本佛教和...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4/19091474238.html
  • 赵朴初答:佛教在印度的最后情况是怎样?

    本土,这大约是在十二世纪末叶的时候。 ...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045810812.html
  • 在简远笔墨中闳显禅境傲骨——禅画浅识(一)

    在简远笔墨中闳显禅境傲骨——禅画浅识(一)  知玄禅自南朝齐、梁间由印度僧人达摩渡海东来传经后已在本土生根。其后,慧能确立的中国禅学标志着中国禅的真正形成。毫无疑问,禅学既是中国主体文化意识——儒学、道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禅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骨髓,其价值就是本土的当下文化和未来文化。因此,禅学的本土化已被国人所认同。  禅画在本土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2561993.html
  • 朱越利:中国是唯一的佛教三大派别都齐全的国家

    已经到了第三阶段,是秘教阶段,秘教传入了西藏,形成了藏传佛教,它在和西藏本土宗教一结合,它的特点就是显宗和秘宗结合,就是大乘佛教阶段和秘宗佛教结合在一起,显出两个派别有明显的不同。第一个是传播阶段不同。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结合的本土文化不同,大乘佛教在内地融合的是内地中原文化。秘宗传入西藏融合的是藏族文化,与本土文化也有区别,所以形成两大派别。   当主持人问及“藏传佛教同南传佛教...

    佚名

    |佛教|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5/08212723594.html
  •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从传译开始之日,就不可避免地杂入中原本土的思想和观点,也就是说,佛教从传入汉语地区,就带上汉文地区的烙印。  越过介绍时期,进入融合时期。这时大部分佛经都有了汉文译本。中原地区,玄学盛行,有文化修养的佛教徒对佛教般若学理解为“无为”之学。佛教传入的第二阶段融合阶段,更系统地吸收、融合中土观点来解释佛典。佛教与中原本土思想互相交融,广泛传播。在佛教传入汉地的早期,主译者均为外国僧人,他们大多数来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649276.html